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纪实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清障护航

小种子 大梦想

发布时间:2014-05-27  来源:央视网  字体大小[ ]

  被誉为种业奥林匹克的世界种子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这不免又让人想起那句农谚: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中国人均耕地少,选种育种更显重要。我们的种业专家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目前,良种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43%。这样的成绩满足了国家的需要,也赢利了世界的尊重。 

《焦点访谈》 20140526 小种子 大梦想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被誉为种业奥林匹克的世界种子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这不免又让人想起那句农谚: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中国人均耕地少,选种育种更显重要。我们的种业专家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目前,良种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43%。这样的成绩满足了国家的需要,也赢利了世界的尊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一块实验田,现在是袁隆平最关注的地方。几天前,这里刚刚种下了被袁隆平称为“核武器”的超级稻种子。这些种子今年在海南的育种基地,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告诉记者:“新的叫做第四期的超级稻品种,亩产可以达到1034公斤。”

  一谈起水稻,84岁的袁隆平就眉飞色舞。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今年正好50年。他告诉记者,50年里,他有三个“激动”。

  袁隆平说:“我搞三系杂交稻,搞了九年,很多失败,最后1973年成功了,那时候我非常激动,这是第一次激动。”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法杂交水稻。1976年—1987年,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

  袁隆平说:“第二次(激动)是搞两系杂交稻,也搞了九年,1995年两系杂交稻成功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将水稻产量再次提高5%--10%。之后,袁隆平率领团队,展开了超级杂交水稻的攻关。2000年,超级稻亩产700公斤;2004年,亩产800公斤;2011年,亩产900公斤;中国超级稻,在我国累计推广4.14亿亩,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中国的杂交水稻,已经在世界40多个国家推广种植,袁隆平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说:“今年我那个核武器的超级稻,实现了这么一个产量,达到了我理想的国际标准,我也非常激动。”

  袁隆平一次次地刷新自己的纪录,其实是为了圆一个梦。这个梦被他称作“禾下乘凉梦”。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博物馆,有一幅湘绣,描绘了梦的场景。袁隆平告诉记者他的梦:“梦见在我们试验田水稻长得特别好,有两米多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稻谷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好高兴,我跟我的助手就在稻穗下面乘凉。”

  水稻夺高产,这是袁隆平毕生追求的梦想,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远离饥饿。现在,他培育的第四期超级稻种子,已经种在了全国26个百亩攻关片里。农民们和他一样,都在期待更大面积的高产。

  南方的稻田里郁郁葱葱,而北方的小麦即将收获。这也是83岁的小麦育种学家李振声最忙碌的时候。大自然历经9000多年的时间,让野生小麦和草产生两次杂交,才有了今天的小麦。而李振声通过科学的方法,人为地实现了小麦的第三次杂交。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小麦条锈病大爆发,北方小麦产区一年减产100多亿斤,相当于当时粮食年产量的二十分之一。李振声临危受命,开始了牧草和小麦的杂交育种研究,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李振声没有放弃,坚持下来,终于培育出具有持久抗病性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要吃面,种小偃”,这在当时广为流传。目前,我国有50多个小麦品种,都是在“小偃6号”的基础上培育的,这些品种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而从育种到推广,李振声和他的团队整整花了31年。

  李振声把他的工作分为两个31年,前一个31年帮农民育良种,后一个31年为国家建粮仓。上世纪80年代后期,李振声提出了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方案,经过6年的治理,黄淮海地区增产粮食504.8亿斤,占了当时全国粮食增产总量的一半。近十几年来,李振声又带领团队致力于“渤海粮仓”项目,培育出了耐盐碱的小麦新品种。他们计划改造环渤海地区的5千万亩中低产田,到2020年,增产100亿斤粮食。

  李振声说:“我们搞的是低产田,必须要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把国土资源挖掘出来,才能实现中国人饭碗里面装中国人的粮食这个梦想。”

  中国碗要装中国粮,这事关国家安全和基本民生,这让中国种业工作者倍感责任艰巨、使命光荣。目前,我们培育的超级杂交稻、紧凑型玉米、优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一大批优良品种,都已经跻身于世界领先水平。前不久,袁隆平、李振声和其他八位农业专家还被评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这对全国种业工作者是巨大的鼓舞,他们也将用更多的汗水浇灌出更多的中国良种。

中国公众全民新闻网摘编秦国俊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