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阻击谣言 辟谣之外还应做什么

发布时间:2013-08-06  来源:新华网-法制日报  字体大小[ ]

  阻击谣言 辟谣之外还应做什么

    专家呼吁完善法律机制明确参与各方权利义务

    构建联合平台阻击网络谣言

    谣言来袭,在增加误解,引发矛盾的同时,也危害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秩序。为净化网络环境,不少门户网站相继开设辟谣专栏,8月1日正式上线的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更是整合辟谣资源,力图让谣言在网络无立足之地。

    在辟谣之外,我们还应做什么?

    搜狐网“谣言终结者”栏目最近一期内容,对网帖《一个中海油领导的荒淫无度的生活》进行了求证。这则网帖称,中海油海南公司的总经理文伟滥用职权并包养小三,生活极其淫乱,甚至在办公室设置暗室,专供其淫乱所用。举报帖中还附有多张打有马赛克的图片。

    “谣言终结者”栏目求证发现,举报帖中出现的暴露图片,早已在互联网上流传多年,系旧图冒用。同时,多名网友证实,这组暴露图片最早源自色情网站。

    在求证之后,“谣言终结者”点评:“小三反腐已成风潮,但网友也需擦亮火眼金睛,仔细鉴别。”

    查阅每期“谣言终结者”栏目,不难发现,“点评”是一个固定的内容设置。

    “点评是‘谣言终结者’栏目的一个特色。”搜狐网新闻中心总监吴晨光告诉记者,点评是辟谣的灵魂,务必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揭示谣言产生的土壤。

    在吴晨光看来,对于网络谣言,不能“一辟了之”,更重要的在于引导网友正确看待网上的各种信息,培养网友自觉发现谣言、抵制谣言的意识。因此,“谣言终结者”栏目的点评环节着重阐明谣言为何产生、类似谣言的特点,目的就是为了给网友一个提醒。

    新浪网依托微博搭建的辟谣平台,直指当前网络谣言的主要传播渠道——微博。在具体操作上,新浪微博辟谣小组对于不实信息的处理是建立在用户对于具体信息的举报之上的。

    如2011年1月,有人在微博发布一张老人头部受伤照片,称系城管殴打所致。这一微博出现的当天,就有网友举报该图片并非城管打人的照片,并有多人提供线索,称此图片内容实为2005年发生在上海的一起老人被高空飞落腐乳瓶砸伤事件。

    随后,新浪微博辟谣小组迅速跟进,查证此事件在2005年9月22日已被报道,即《高空飞落腐乳瓶 96岁老人出门被砸瘫倒在地》。为了确保信息准确性,新浪微博辟谣小组的工作人员联系采写该报道的记者求证,并委托新浪上海站人员持微博照片赴事发地探访,从小区居民和居委会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消息。

    “此次辟谣经历了网友举报、网友参与、网络搜索、询问相关人、实地探访等多个环节和手段,是体现微博自净机制和主动净化机制以及微博辟谣工作方式的一个典范。”新浪微博辟谣小组工作人员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浪微博辟谣小组的做法,是让网友参与到辟谣中来,不仅能够辟除谣言,还能提升网友主动拒绝谣言的意识。对网友辟谣意识的培养,比辟谣本身更重要。

    据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在8月底完成第一阶段建设后,将用一年时间进行第二阶段建设。千龙网总裁黄庭满表示,这一阶段辟谣平台将陆续推出谣言粉碎报告、谣言有奖举报、谣言分级评估、防忽悠互动游戏、谣言识别测试等特色栏目,通过开发娱乐性和互动性的新功能,达到用辟谣信息教育网友、增强网友媒介素养的目的。

    除此之外,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王敬波认为,建立法治政府和公众广泛参与是治理谣言的根本途径。将政府管理、社会运行都纳入法治轨道,促使公众形成对法定秩序的基本信任,网络谣言也就没有了市场。政府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畅通公众参与管理的渠道,使公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公众抵制谣言的意识。

    而在培养网友抵制谣言意识之外,不少专家认为,阻击网络谣言,还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律机制。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德良看来,不管是辟谣还是培养网友抵制谣言的意识,都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律机制来保障。首先需要明确谣言的法律界定,在此基础上形成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机制,明确规定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记者余飞)

中国参政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