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为世界进文明 为人类造幸福——新中国贡献世界的历史逻辑

失实报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61.3%受访者曾被误导

发布时间:2016-03-01  来源:新华网-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

  一些失实报道被反复辟谣,但仍有不少公众会相信,原因为何?调查显示,65.0%的受访者坦言是谣言触及某些社会痛点,让有痛感的人宁可信其有。61.3%的受访者曾被失实报道误导过,65.5%的受访者直言当下媒体失实报道的情况严重,75.9%的受访者认为媒体为吸引眼球、博取关注是导致失实报道出现的主因。

  原标题:失实报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61.3%受访者曾被误导

漫画:朱慧卿

  近年来,在媒体上不断出现的失实报道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1.3%的受访者曾被失实报道误导过,65.5%的受访者直言当下媒体失实报道的情况严重,75.9%的受访者认为媒体为吸引眼球、博取关注是导致失实报道出现的主因。

  61.3%受访者表示曾被失实报道误导过

  在一家国企做会计,明年即将退休的赵辉几十年来都保持着每天看新闻的习惯,也关注了许多媒体类账号。在她看来,媒体失实报道的情况确实比较多,“一些新闻会夸大其词引人惊讶,还有一些报道以偏概全,将个别现象泛化成整体。这都会误导民众”。

  常天晓(化名)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他认为当下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失实报道情况更为严重,“为了吸引眼球,许多新闻或者内容过于夸张,或者故意趋向某些‘感情期待’,偏离事实”。

  调查显示,61.3%的受访者直言被失实报道误导过,仅24.8%的受访者没有被误导。12.5%的受访者坦言当下媒体出现失实报道的情况非常严重,53.0%的受访者认为比较严重,29.4%的受访者表示情况一般,认为不严重的受访者仅占5.0%。

  面对失实报道,赵辉表示仍相信媒体,“我个人更相信比较主流的媒体机构报道的新闻。而一些网络新闻缺少严格把关,我会比较谨慎”。

  调查显示,46.0%的受访者会对媒体的新闻报道持信任态度,其中4.1%的人会完全相信,41.9%的人比较相信。39.7%的受访者表示一般,13.4%的受访者坦言不太相信,0.8%的受访者则完全不相信。

  75.9%受访者认为失实报道出现主因是媒体为吸引眼球、博取关注

  “失实报道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媒体提升关注度的需要。像一些媒体故意迎合大众取向而制造失实报道。现下网络自媒体发展迅速,有些通过制造或转发不实新闻取得大量关注。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时效性’会略弱,所以有些传统媒体会开始妥协。”常天晓说,“此外,一些媒体人职业素质不够,缺乏对事实的核实能力,甚至不愿去核实,导致一些媒体会把如‘洋葱日报’(一个微博账号,专门做虚假新闻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目的——编者注)发布的幽默或讽刺内容当成新闻,不加分辨进行转发。”

  在失实报道出现的原因上,75.9%的受访者认为是媒体为吸引眼球、博取关注;56.3%的受访者认为是记者浮躁,忽视职业操守;48.7%的受访者表示是媒体机构审核机制不健全。其他依次为:媒体缺乏社会责任心(45.6%),过于关注新闻“时效”(35.2%),传播规律导致(15.8%)。

  一些失实报道被反复辟谣,但仍有不少公众会相信,原因为何?调查显示,65.0%的受访者坦言是谣言触及某些社会痛点,让有痛感的人宁可信其有。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毛湛文指出,对于一些民众了解较少的领域,公众面对失实报道的惊人数字和离奇结论也会“宁可信其有”。“像当年所谓‘天安门留下5吨垃圾’就是一例”。他同时坦言,作为新闻学专业的科研工作者,也无法阻挡失实报道对自己家人的影响,更何况不了解情况的民众。

  57.1%的受访者认为原因在于辟谣新闻的传播力度不够;43.0%的受访者表示一些读者不思考,人云亦云;29.1%的受访者认为是过于相信媒体,不疑有他。

  北京某高校新闻专业研究生潘安怡表示,从传播学角度看,辟谣报道传播力度反而没有失实报道本身传播得广,导致很多失实报道经过澄清后还是会有人相信。“舆情有时是非理性的,一篇煽动情绪的失实报道和一篇冷静理性的辟谣文,受众可能会更喜欢点开前者。而且一旦二次传播,对于没听过这件事的受众来说,就是新的消息”。

  毛湛文认为,不少失实报道“打败”了辟谣报道,一个原因是辟谣难度大。“20年前,传统媒体如果有什么失实报道,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修正和辟谣即可。但现在,报道主体已经从媒体扩展到每一个自媒体人身上,而辟谣者尚未从单一媒体扩展到全体民众,依旧是以传统媒体为主”。

  另一方面,传播辟谣的力度不够。“背后的原因是媒体对辟谣不够重视。比如,一篇失实报道是800字,那么为了澄清事实让大众普遍相信,媒体应该用3000字的深度报道来辟谣,才有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毛湛文说。(杜园春 李晨赫 郭琳琳)

中国全民传媒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